[转帖] ASP教程
如何令你的网站“动感十足” 您的网站是否仍一如既往地保持“静态”?目前呈几何增长的互联网网站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固守“静态”,无形中已大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所谓“静态”指的就是网站的网页内容“固定不变”,当用户浏览器通过互联网的HTTP(Hypertext Transport Pr otocol)协议向WEB服务器请求提供网页内容时,服务器仅仅是将原已设计好的静态HTML文档传送给用户浏览器。其页面的内容使用的仅仅是标准的HTML代码,最多再加上流行的GIF89A格式的动态图片,比如产生几只小狗小猫跑来跑去的动画效果。若网站维护者要更新网页的内容,就必须手动地来更新其所有的HTML文档。
“静态”网站的致命弱点就是不易维护,为了不断更新网页内容,你必须不断地重复制作HTML文档,随着网站内容和信息量的日益扩增,你就会感到工作量大得出乎想象。
你不禁要问:那么什么是动态网站呢?这就是本文将重点讲述的核心,所谓“动态”,并不是指那几个放在网页上的GIF动态图片,在这里笔者为动态页面的概念制定了以下几条规则:
1、“交互性”即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而动态改变和响应,将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界面,这将是今后WEB发展的大事所趋。
2、“自动更新”即无须手动地更新HTML文档,便会自动生成新的页面,可以大大节省工作量。
3、“因时因人而变”,即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访问同一网址时会产生不同的页面,是不是很酷?
现在你已经对“动态”网站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接下来应挑选称手的“兵刃”了。将网站“动态”化的方法很多,这要看你是出于何种需求。如果你是个人网站的维护者,使用的是免费主页空间,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使用Java、Java Script和最新的DHTML技术,如果你的主页空间提供者能给予你CGI权限或ASP支持,那么你将能非常幸运地发挥真正的动态技术。关于CGI和ASP技术将在后面的着重讨论,这里针对个人网站仅就最新的DHTML技术进行重点介绍。
究竟什么是DHTML?它与传统的HTML有什么不同?DHTML就是当网页从WEB服务器下载后无须再经过服务器的处理,而在浏览器中直接动态地更新网页的内容、排版样式、动画。比如,当鼠标移至文章段落中,段落能够变成蓝色,或者当你点击一个超链后会自动生成一个下拉式的子超链目录。这就是Dynamic HTML(动态HTML),它是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进程中最振奋人心也是最具实用性的创新之一。它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的综合发展而得以实现的概念,这些技术包括Java Script , VB0Script, 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件目标模块),Layers和Cascading Style Sheets ( CSS样式表)等。非常遗憾的是在网景Netscape和微软IE浏览器几番大战后,我们仍没有得到一个对DHTML支持的统一标准。因此本文在介绍DHTML时不得不分别讲述。让我们先来看看Microsoft IE 4对DHTML的支持:
1 .动态内容(Dynamic Content):动态地更新网页的内容,可"动态"地随时插入、修改、或删除网页的元件,譬如文字、标记等。
2 .动态排版样式(Dynamic Styles Sheets):通过W3C的“Cascading Style Sheets”(串联式排版样式,简称CSS1或CSS),提供了设定HTML标记的字体大小、字型、粗细、字型样式、行高度、文字颜色、加底线或加中间横线、与边缘距离、靠左右或置中、缩排、背景图片或颜色等排版功能。而“动态排版样式”,可以“动态”地随时地改变排版样式。
3 .动态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通过W 3 C的“Working Draft on Positioning HTML with Cascading Style Sheets”,提供HTML元件在X、Y、Z轴的定位功能,让设计者可以放置影像、控件、文字等在网页上的任何位置上。而放置在不同的Z轴上,设计者就可以产生重叠的效果。
4 .内建资料处理(Data Awareness):无须复杂的程序,无须花费服务器太多资源,即可让网页设计者即时处理文档。
5 .内建多媒体支援:IE 4.0结合CSS与内建的ActiveX Controls,提供多媒体支持的功能,包括转换特效、滤镜特效、路径控制、顺序控制、动画、制图、播放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功能。
让我们再来看看Netscape Communicator 4.0对DHTML所提供的支持:
1 .动态排版样式(Dynamic Styles Sheets):支援W 3 C的“Cascading Style Sheets”(串联式排版样式,简称CSS1或CSS)、和自创的“Java Script Style Sheets”。
2 .Dynamic Layers:提供图文定位、改变图文重叠顺序、控制隐藏或显示图文、移动图文的功能,让您设计出“动画”的效果!
3 .Dynamic Fonts:提供由服务器下载字型的功能。可见虽然IE 4.0和Netscape Communicator 4.0都提供了“Dynamic HTML”的支持,但是事实上两者除了对“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规格相近外,其余都相差甚远。因此当你设计DHTML页面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兼容性的问题,选择称手的“兵刃”和方法对于设计者来说始终是最重要的。有关DHTML的使用方法和设计技巧作者将在第二章《动态网页设计十八般武艺》中仔细讲解,请密切关注。
或许对于一个个人网站来说充分运用DHTML技术足以令网页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然而对于建立商业网站的企业而言,仅仅拥有DHTML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仅仅发生在客户浏览器端的动态效果是无法满足商业网站大量信息查询,客户咨询,资源交互等“动态”需求的。因此作为商业网站的设计者,必须要设计出更具实用性和交互性的“动态”网站。由于绝大多数商业网站都具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建网的初衷也就是在于方便客户查询企业资料,方便同客户的交流,及时获得信息反馈。那么,就必然会面临如何让使用者在浏览器界面中,通过互联网或内联网(Intranet)查询WEB数据库的资料,甚至输入、更新和删除WEB服务器上的资料。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动态”网站设计方法:
1、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的传统方式,当用户在浏览器端填好表单(form)要求输入的资料,提出HTTP请求后,WEB服务器端将执行一个表单所设定的可执行的CGI应用程序,CGI程序分析表单(form)中所输入的资料,存取WEB数据库,将查询执行的结果以HTML的格式返回给浏览器。使用CGI方式存取WEB数据库,有很多的缺点,譬如不易开发、变更修改成本高、功能有限、不易侦错、执行速度慢等,而且由于并非整合于HTML文档之中,因此必须使用与HTML完全不同的设计过程来设计一个可执行的应用程序。
2、IDC(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互联网数据库连接头是Windows NT Server内含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简称IIS)2.0的特征之一,它提供了一种使你的互联网数据库内容得以发布并可与用户交互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于IIS中的I S A P I应用程序。你只需掌握HTML和SQL的基本知识并写为数不多的代码就能编出具有交互能力的数据库应用程序,让使用者在浏览器界面中得以查询、输入、更新、和删除WEB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料。正如VB程序员所喜欢的那样,构成IDC应用程序的文件是解释性的,由于设计简易,只要准备两个档案,即可在用户端的浏览器中存取WEB服务器的数据资料,且无须编译,因此具有快速的开发循环和反馈。但这种简单性的代价是牺牲了许多灵活性,使你不得不放弃许多对用户接口的控制,并几乎放弃了所有验证数据的能力。因而I D C仅适用于简单的WEB应用程序。
3、ActiveX Data Object(ADO)是WEB数据库应用的最佳选择。
ActiveX Data Object(简称ADO)究竟是什么呢?ActiveX Data Object的技术,让您可以与Active Server Pages(简称ASP)结合以建立提供数据资讯的网页内容,只需在网页面中执行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简称SQL)指令,让用户在浏览器界面中输入、更新、和删除WEB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料。当用户端的浏览器填好表单所要求输入的资料并按下“Submit”按钮后,经过互联网、内联网传送HTTP请求到WEB服务器,该请求在WEB服务器执行一个表单所指定的Active Server Pages程序(后缀名为. ASP的文档)。一个. ASP文档是一个纯文字档,包括:HTML标记(tags)、VBScript或JScript语言的程序代码、ASP语法、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指令。IIS3.0 / 4.0 WEB服务器执行. ASP文档,通过ODBC驱动程式,连接到支持ODBC的数据库上,执行ASP文档所指定的SQL指令,最后将执行的结果以HTML的格式传送给用户浏览器。ADO具有容易使用、开发执行快速、消耗系统资源较少,和占用磁盘空间小等优点。
以上就是目前设计商业网站常用的“动态”技术,由于本人的工作和使用经验,笔者较倾向于ADO和ASP的结合,从长远来看这对搭档也势必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动态”WEB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本文第二章《动态网页设计十八般武艺》中,笔者将就ADO和ASP的使用进行展开讲述,敬请期待。




asp2.asp 则是用 IF 语句判断用户输入的姓名是否为“George Washington”, 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在此我们遇到了一个 ASP 的内建对象 request,通过使用 request 对象可以访问任何用 HTTP 请求传递的信息,包括从 HTML 表格中用 POST 方法或 GET 方法传递的参数、cookie 和用户认证。而 QueryString 集合检索 HTTP 查询字符串中变量的值,HTTP 查询字符串由问号 (?) 后的值指定。如:
http://localhost/if2.asp?Firstname=George&Lastname=Washington
生成值为 "Firstname=George&Lastname=Washington" 的变量名字符串。关于 ASP 对象作者将在今后的几篇里重点讲述。
If...Then...Else 语句的一种变形允许您从多个条件中选择,即添加 ElseIf 子句以扩充 If...Then...Else 语句的功能,使您可以控制基于多种可能的程序流程。
我们将 asp2.asp 的程序部分扩充如下: < %
fname=lcase(request.querystring("Firstname"))
lname=lcase(request.querystring("Lastname"))
If fname="george" and lname="washington" then %>
Hi.You must be the first president!< p>
< % elseIf fname="ronald" and lname="reagan" then %>
Hi.You must be the actor president!< p>
< % elseIf fname="jimmy" and lname="carter" then %>
Hi.You must be the peanut farmer president!< p>
< % elseIf fname="naoko" or fname="charles" then %>
Hi.Your name reminds me of someone,but I am not sure who!< p>
< % else %>
Hi!Nice to Meet You
< % end if %>
可以添加任意多个 ElseIf 子句以提供多种选择。但使用多个 ElseIf 子句经常会使程序变得很累赘。在多个条件中进行选择的更好方法是使用 Select Case 语句。
Select Case 结构提供了 If...Then...ElseIf 结构的一个变通形式,可以从多个语句块中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Select Case 语句提供的功能与 If...Then...Else 语句类似,但是可以使代码更加简练易读。Select Case 结构在其开始处使用一个只计算一次的简单测试表达式。表达式的结果将与结构中每个 Case 的值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与该 Case 关联的语句块,我们同样可以用 Select Case 语句来写 asp2.asp 文件:
< %
fname=lcase(request.querystring("Firstname"))
lname=lcase(request.querystring("Lastname"))
name=fname+lname
Select case name
case "georgewashington"
response.write "Hi.You must be the first president!< p>"
case "ronaldreagan"
response.write "Hi.You must be the actor president!< p>"
case "jimmycarter"
response.write "Hi.You must be the peanut farmer president!< p>"
case "naokocharles"
response.write "Hi.Your name reminds me of someone,but I am not sure who!< p>"
case else
response.write "Hi!Nice to Meet You"
End Select %>
请注意 Select Case 结构只计算开始处的一个表达式,并且只计算一次,而 If...Then...ElseIf 结构计算每个 ElseIf 语句的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可以各不相同。因此仅当每个 ElseIf 语句计算的表达式都相同时,才可以使用 Select Case 结构代替 If...Then...ElseIf 结构。Select Case 语句也是可以是嵌套的,每一层嵌套的 Select Case 语句必须有与之匹配的 End Select 语句。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脚本语言 VBScript 的函数和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由于篇幅的缘故不能详细展开,希望各位有志学习 ASP 的朋友,能在课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学和练习。在日常开发 ASP 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作者本人日渐体会到了脚本语言的重要性,灵活运用脚本语言将非但可以大大提高 ASP 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给广大网站制作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能够增强 ASP 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功能。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作者在此强烈建议诸君,熟练掌握脚本语言,这将对你的 ASP 程序开发大有帮助。由于本文不是 VBScript 教程,因此只能用较小的篇幅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些 VBScript 基本常识,在下一期介绍完 VBScript 的循环语句后,我们将正式开始学习 ASP 的内建对象,要深入 VBScript,建议大家找些教材进行自学。如果你在看完本文后有任何问题请及时 Mail 我,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也请来信告知,谢谢。
对于 hobby 参数,您可以使用下面的脚本检索这些值。 < html> < head>< title>< /title>< /head> < body> < p> 请填写你的爱好 < /p> < form method="POST" action="form.asp"> < p>< input type="text" name="hobby" size="20">< br> < 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value=" 足球 "> 足球 < 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value=" 乒乓球 "> 乒乓球 < /p> < p>< input type="submit" value=" 发送 " name="B1">< input type="reset" value=" 重填 " name="B2">< /p> < /form> < % For Each i In Request.Form("hobby") Response.Write i & "< BR>" Next %> < /body>< /html> 将以上代码剪贴到记事簿中(注意将“< ”后面的空格去掉),保存为 form.asp 文件并运行,request 对象可以根据你在 form 中填入或选择元素内容的不同将元素逐个显示出来。
当然使用 For...Next 循环也可以生成同样的输出,如下所示 :
< %
For i = 1 To Request.Form("hobby").Count
Response.Write Request.Form("hobby")(i) & "< BR>"Next
%>
2、QueryString
QueryString 集合检索 HTTP 查询字符串中变量的值 ,HTTP 查询字符串由问号 (?) 后的值指定。如:
< A HREF= "example.asp?string=this is a sample">string sample< /A>
生成值为 "this is a sample" 的变量名字符串。通过发送表格或由用户在其浏览器的地址框中键入查询也可以生成查询字符串。
语法
Request.QueryString(variable)[(index)|.Count]
QueryString 集合可以让您以名称检索 QUERY_STRING 变量。Request.QueryString( 参数 ) 的值是出现在 QUERY_STRING 中所有参数的值的数组。通过调用Request.QueryString(parameter).Count 可以确定参数有多少个值。
我们也可以使用 QueryString 来达到与前一个范例相同的功能。只需要将 request.form 部分替换如下:
< %
For Each i In Request.querystring("hobby")
Response.Write i & "< BR>"
Next
%>
3、Cookies
什么是 Cookie?Cookie 其实是一个标签,当你访问一个需要唯一标识你的站址的 WEB 站点时,它会在你的硬盘上留下一个标记,下一次你访问同一个站点时,站点的页面会查找这个标记。每个 WEB 站点都有自己的标记,标记的内容可以随时读取,但只能由该站点的页面完成。每个站点的 Cookie 与其他所有站点的 Cookie 存在同一文件夹中的不同文件内(你可以在 Windows 的目录下的 Cookie 文件夹中找到它们)。一个 Cookie 就是一个唯一标识客户的标记,Cookie 可以包含在一个对话期或几个对话期之间某个 WEB 站点的所有页面共享的信息,使用 Cookie 还可以在页面之间交换信息。Request 提供的 Cookies 集合允许用户检索在 HTTP 请求中发送的 cookie 的值。这项功能经常被使用在要求认证客户密码以及电子公告板、WEB 聊天室等 ASP 程序中。
语法
Request.Cookies(cookie)[(key)|.attribute]
参数
cookie 指定要检索其值的 cookie。
key 可选参数,用于从 cookie 字典中检索子关键字的值。
attribe 指定 cookie 自身的有关信息。如:HasKeys 只读,指定 cookie 是否包含关键字。
可以通过包含一个 key 值来访问 cookie 字典的子关键字。如果访问 cookie 字典时未指定 key,则所有关键字都会作为单个查询字符串返回。例如,如果 MyCookie 有两个关键字 , First 和 Second,而在调用 Request.Cookies 时并未指定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字,那么将返回下列字符串。
First=firstkeyvalue&Second=secondkeyvalue
如果客户端浏览器发送了两个同名的 cookie,那么 Request.Cookie 将返回其中路径结构较深的一个。例如,如果有两个同名的的 cookie,但其中一个的路径属性为 /www/ 而另一个为 /www/home/,客户端浏览器同时将两个 cookie 都发送到 /www/home/ 目录中,那么 Request.Cookie 将只返回第二个 cookie。
要确定某个 cookie 是不是 cookie 字典(cookie 有否有关键字),可使用下列脚本。
< %= Request.Cookies("myCookie").HasKeys %>
如果 myCookie 是一个 cookie 字典,则前面的赋值为 TRUE。否则,为 FALSE。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 cookie 的应用实例:
< %
nickname=request.form("nick")response.cookies("nick")=nickname
' 用 response 对象将用户名写入 Cookie 之中
response.write " 欢迎 "&request.cookies("nick")&" 光临小站!"
%>
<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title>cookie< /title>
<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Microsoft FrontPage 3.0">< /head>
< body>
< form method="POST" action="cookie.asp">
< p>< input type="text" name="nick" size="20">
< input type="submit" value=" 发送 " name="B1">< input type="reset" value=" 重填 " name="B2">< /p>< /form>
< /body>< /html>
这其实是一个在基于 WEB 的 BBS 或 CHAT 的 ASP 程序中常用的手法,它将用户在起始页面上填入的姓名保存在 cookie 中,这样后面的程序就可以很容易地调用该用户的 nick 了。
4、ServerVariables
大家都知道在浏览器中浏览网页的时候使用的传输协议是 HTTP,在 HTTP 的标题文件中会记录一些客户端的信息,如 : 客户的 IP 地址等等,有时服务器端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端信息做出不同的反映,这时候就需要用 ServerVariables 集合获取所需信息。
语法
Request.ServerVariables ( 服务器环境变量 )
由于服务器环境变量较多,作者仅将一些常用的变量在下表中列出 :
ALL_HTTP 客户端发送的所有 HTTP 标题文件。
CONTENT_LENGTH 客户端发出内容的长度。
CONTENT_TYPE 内容的数据类型。如:“text/html”。同附加信息 的查询一起使用,如 HTTP 查询 GET、POST 和 PUT。
LOCAL_ADDR 返回接受请求的服务器地址。如果在绑定多 个 IP 地址的多宿主机器上查找请求所使用的地址 时,这条变量非常重要。
LOGON_USER 用户登录 Windows NT 的帐号。
QUERY_STRING 查询 HTTP 请求中问号(?)后的信息。
REMOTE_ADDR 发出请求的远程主机 (client) 的 IP 地址。
REMOTE_HOST 发出请求的主机 (client) 名称。如果服务器无此 信息,它将设置为空的 MOTE_ADDR 变量。
REQUEST_METHOD 该方法用于提出请求。相当于用于 HTTP 的 GET、HEAD、POST等 等。
SERVER_NAME 出现在自引用 URL 中的服务器主机名、DNS 化名 或 IP 地址。
SERVER_PORT 发送请求的端口号。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脚本打印出所有的服务器环境变量。 < TABLE>
< TR>< TD>< B>Server Variable< /B>< /TD>< TD>< B>Value< /B>< /TD>< /TR>< % For Each name In Request.ServerVariables %>
< TR>< TD> < %= name %> < /TD>< TD> < %= Request.ServerVariables(name) %> < /TD>< /TR>< /TABLE>
< % Next %>
今天我们详细学习了 ASP 内建对象中的 request 对象,这也是 ASP 程序中使用最频繁的对象,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设置了页面缓存,当使用 guest 登陆时,判断程序自动清空其之前所有存储在缓存中的页面,而仅将其后脚本程序执行的结果显示出来。
那为什么第一次登陆 asp7.asp 页面时仅仅只显示一个 Form 对话框呢?因为此时程序判断到用户既非 Adm, 也不是 guest 和 vip,所以执行 Response.End, 立即将存储在缓存中的 Form 显示出来,并停止其后的一切脚本处理,包括纯 HTML 代码的显示。
无论你是用 Adm 还是 guest 或 vip 登陆该页面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超链,该超链指向文件 asp7b.asp,当我们点击该超链时,asp7.asp 将变量 flag 的值作为参数发送给 asp7b.asp, 而后者则根据该参数的值来做出判断,并依据不同情况使用 Response.Redirect 再强行返回 asp7.asp, 并也将一个变量 say 的值作为参数发送给 asp7.asp。如此一来,asp7.asp 又会根据此参数来做出不同的反应。
大家现在都看到了我们仅仅用了两个很简单的程序,就可以做到对同一个页面的多种不同显示结果,这正是 ASP 的魅力所在,各位可以以此示范程序为基础,来进行一些改动,以熟练掌握我们所学的这两个内建对象。今天的课程就到此为止了,在结尾我还要说明两件事。第一,很多朋友来信询问哪里可以看到 ASP 篇的前几篇文章,请大家点击 此处 便可以找到。第二,一些朋友反映文中的 ASP 程序不能运行,这主要是因为 Chinabyte 的页面都是用数据库生成的,它限定在文章中不能使用带 HTML 或 ASP 格式的代码,所以在所有 < 符号后都加了空格,各位只要将 < 后的空格去掉就可以运行程序了,切记。下一篇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个 ASP 内建对象,敬请关注。